作者:Cecilia
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『婴儿图式』,由于它的存在,产生了『娃娃脸效应』。
心理学研究发现,人们在看到婴儿脸时,会不自觉地产生关怀和照料他们的冲动,这是一种普遍的、本能的、具有进化意义的反应。
什么是娃娃脸?
通常来说,娃娃脸的显著特征包括:
脸型小且圆
前额高且大
眉毛细长
眼睛较大
鼻子小且矮
嘴唇较厚
下巴较小
https://pic.youwa.net.cn/75588898151736552843651037.jpg
娃娃脸和婴儿图式
1943年,生物学家Lorenz发现,婴儿的脸能够引发人类个体强烈的积极反应,包括自发的微笑或言语等。据此,Lorenz提出著名的假说:
所有物种的新生儿的典型外貌(圆脸、大眼睛、小鼻子、高耸的额头)都可作为一种触发人们的积极情感、进而促进相关行为反应的关键性视觉刺激。
这种新生儿的面貌特征被称为『婴儿图式』。
同时,Lorenz 认为人们对婴儿的情感偏好和抚养冲动是一种普遍、本能的状态。为了保证生存与后代的繁衍,需要给予婴儿特殊的照料和抚养, 这是人类及大部分生物的重要本能。
当你看到婴儿的脸
很多妈妈都说,每次回家看到宝宝跑过来,就能感到不知从何而来的、莫大的安慰,好像什么烦恼都消失了。
研究的结果也证实了妈妈们的感觉。
面对婴儿的脸,成人会产生自发的微笑,主动开始说婴儿语,以及对他们产生强烈的保护意愿等。当你看到婴儿的脸时,会产生很多种反应。我挑几类有意思的来说:
反应1:快速注意到宝宝
你可以在1秒钟内就区分出婴儿和成人的面孔,同时,婴儿的脸还能快速地捕获你的注意。
反应2:积极评价和积极情绪
越接近娃娃脸特征的面容,越容易让你受到吸引。这也映证了为什么我们总觉得『越小的宝宝越可爱』。与此同时,当你看到宝宝充满笑容的脸时,你也会受到感染,变得高兴起来。
反应3:想去照顾他
宝宝的脸越接近娃娃脸的典型特征,加上你看他的时间越久,你就越觉得他可爱,并且越希望去照顾他。有趣的是,当你看到宝宝可爱的脸时,你的精细化操作的任务也会做得越好——不再笨手笨脚,而是变得(心灵)手巧了!
反应4:变得更善良
当屋子里有泰迪熊(也是典型的娃娃脸)时,被试在金钱游戏中的作弊行为更少了!
https://pic.youwa.net.cn/53745946151736555164379957.jpg
浅显地说,你看到婴儿的脸时,就能:
一眼在人群中发现他、注意他;
看到他开心你也觉得开心;
想去照顾他,而且精细动作做得更好(心灵手巧?);
你不忍心再去欺瞒,等等
这些都是宝宝的脸对你产生的影响。
性别和年龄的影响
宝宝的脸到底对谁的影响更大呢?
学者们又开展了进一步的研究,发现:
女性更喜欢娃娃脸;
女性更喜欢长得像自己的娃娃脸(男性则没有这一显著差异)。
两类女性更喜欢宝宝的脸:
19-26岁的年轻女性;
45-51岁的中年女性。
这可能与女性生殖性激素调节水平有关。
https://pic.youwa.net.cn/94615835151736557627070628.jpg
上面的每条结论,仔细品品都有很意思。
例如,可能解释了为什么女性更容易溺爱孩子。
例如,女性更喜欢长得像自己的娃娃脸,似乎解释了为什么童话故事中,后妈都普遍比较坏。
例如,暗示了女性的最佳生育时间,以及奶奶/外婆帮忙带孩子的最佳年龄等等。
在此就不一一解读了,请各位自行脑洞。
前些日子,有位模范妈妈曾对我说一段很鸡汤的话:
『上帝把孩子造得可爱,就是为了让人来爱的。等他们长大了,那种可爱劲儿消失了,也正是我们需要纠正和犯规他们行为的时候了。』
现在回头再看,还真有些道理!
趁他可爱,就多爱爱吧!毕竟,在生命最初的日子里,孩子们需要很多的爱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。
而安全感和信任,是未来你教育(引导)他的基础。
https://pic.youwa.net.cn/95253158151736506741775868.gif
有娃家长学校,让家庭教育简单高效!